《中国教育报》报道基础与离散数学教师党支部支部建设成效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5-11-12
11月11日,《中国教育报》第11版“教育展台”版块以“党建领航 数学铸魂 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题报道了基础与离散数学教师党支部支部建设成效。全文如下:
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与离散数学教师党支部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以高标准筑牢党建根基,先后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现拥有国家级别领军人才、浙江省级领军人才、浙江省青年人才、钟家庆数学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10余名。
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党支部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度践行学院“立德铸魂,道技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奋力打造“思想引领、骨干培育、科学研究、育人育才、社会服务”五个“示范窗”。近年来,党支部获评浙江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党支部成员获得首批“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首批“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浙江师范大学“优秀党员”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以实际行动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彰显浙师数学人的使命担当。
党建引领守初心,理论实践双融合
党支部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置于首位,以制度建设夯实根基、以理论学习破题引路、以红色教育铸魂赋能,精心构建起“常态学习强基、深度研讨提质、实践融入增效”的特色党建模式。
一是锚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标,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内嵌于日常工作,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推动组织生活提质增效。二是以党史、党纪学习教育等为契机,创新采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讨论学习”“线上观摩+线下沉浸式体验”等学习模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营造“人人愿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个个善学”的浓厚学习氛围。三是充分激活陈望道故居、金华烈士纪念园等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精心策划“学四史、守初心、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与“数说党史、缅怀英烈”专题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靶向性研学”的融合模式,让党课学习从“理论灌输”转向“情感共鸣”,切实提升党性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党建引领展担当,学者领军创一流
党支部主动对标学院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度要求,精心遴选优秀党员担任党建导师,通过“思想铸魂”与“专业赋能”双轮驱动,全面护航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与职业发展进阶。充分发挥党员学术优势,服务校院人才梯队储备战略,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载体,高效链接高水平专家资源,通过资深学者领军、青年学者扎实跟进的合作模式,形成了数支由高端人才领衔的教学科研双优型师资队伍。期间,数学教师团队涌现出一批以首批“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首批“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浙江省师德楷模”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数学学科成功获批博士点、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浙江省“十四五”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列“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登峰学科。凭借过硬的综合素养,团队成功获评首批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党支部聚焦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大力推进科研团队塑造行动,以“目标导向、资源整合、协同攻关”为原则,引导党支部成员打破壁垒、紧密协作,成功组建若干覆盖“基础前沿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应用示范落地”的贯通式研究团队,助力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成功申报。同时,党支部扎实推进成果质量提升行动,积极组织科教、科研项目申报小组推进会,鼓励并协助支部成员承担国家级别、省级层面重点基础研究任务,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期间,党支部科研成果丰硕:成员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含重点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在《中国科学》《数学纪事》(德国)《组合理论杂志B辑》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彰显了党支部在科研领域的强劲实力与引领作用。
党建引领强使命,协同育人筑未来
党支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立足工作实际,助力形成一批制度成果、案例成果、标准化实践指南和操作范式。开展课程思政矩阵与“三层次”育人体系(院士讲坛+名师论坛+骨干示范课)全覆盖行动,打造“课程浸润、实践淬炼、文化滋养”三维育人路径,着力培养兼具教育家情怀与科学家素养的卓越数学教师。党支部将学院“立德铸魂,道技融通”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牵头主持省、校两级课程思政改革项目10余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全面落实学院“三引入”行动,将知名教授引入本科生课堂,将教师高水平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将学生引入教师团队、项目和实验室,创新实施“数学文化浸润工程”,推动数学文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程渗透,推动教授进课堂、科研成果进课堂、学生进团队;常态化开展“走近数学”院士系列讲座,举办数学文化节活动,着重培养面向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数学拔尖人才和高素质师范生,为学院荣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新增多门国家级别与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提供坚实支撑。
党支部以党员先锋为示范引领,将岗位育人职责落到实处,全方位、多维度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举荐骨干党员担任活动指导教师及班主任,以高标准、严要求引领班级建设,指导班级荣获校学校学风特优金奖2项。关注学生学业成长与创新能力提升,组织党员教师开展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辅导,为学生扫清学业障碍。搭建学业提升平台,动员教学科研双优型中青年教师深度参与考研辅导、学科竞赛专题辅导,为学生成长赋能。骨干党员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别学科竞赛奖项30余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创下历史成绩。同时,党支部创新实施“数学科普先锋”培育工程,打造“数学科普行”“行走的数学家精神”等专项实践行动,每半年面向社会发布数学科普公益活动清单,共建科普实践基地近20家。精心开发“神奇的一笔画”“费马大定理”等科普精品课程,组织支部党员开展“上门送教”志愿服务,累计面向中小学生开展“趣味数学嘉年华”等活动20余场,辐射超万人次,赢得了良好反响。
立足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基础与离散数学教师党支部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支部建设深度融入一流人才培养与高水平学科建设全局。未来,党支部将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着力推动支部建设与铸魂育人、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研究三者同频共振,致力于培养更多兼具跨学科视野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拔尖数学人才,为推动数学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陈敏 任益斌 徐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