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以共进,同研以致远——数学科学学院开展研究生教学研讨周活动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12-15
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于12月11日至14日组织开展了包含公开课观摩、集中交流研讨两个模块的研究生教学研讨周活动。
一、观摩凝智慧,树立课堂新标杆
12月11日至13日,学院组织开展《实分析》、《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图论》四门优质公开课,副院长向道红、教学督导、学院教师代表等20余人进行了课堂观摩。
陈杰诚老师的《实分析》课堂 | 李金其老师的《代数学》课堂 |
陈杰诚老师的《实分析》课程介绍了对偶空间的相关定理。面对抽象的课程内容,陈老师通过层层深入、抽丝剥茧的推理与证明,引导学生构建逻辑链条。李金其老师在《代数学》课堂上对投射模的对偶概念进行了介绍,李老师漂亮的板书、流畅的讲解给听课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昭老师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堂 | 杨大庆老师的《图论》课堂 |
张昭老师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和杨大庆老师的《图论》课程都选择了运输网络模型和最大流问题作为课程的主题,但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张昭老师开篇以生活中的车流、物流为例引出了最大流问题,将枯燥晦涩的数学问题转化为随处可见的生活场景,让数学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杨大庆老师则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类比了数学中的最大流、最小割问题,以中华文明之柔济数学公式之刚,让学生们在中华古代哲学中领略数学之美。
二、交流促发展,打造学科金名片
12月14日,学院组织召开了集中研讨会,会议围绕公开课听课总结及研究生教学资源建设展开了交流讨论。副院长向道红出席会议,教学督导、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 | ![]() |
与会老师认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要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抓手。在研究生基础课的课程内容设置上力求面向学科各方向,助力学生基础知识铺广打实。此外,应将学生需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供”与“需”的双边协同参与,实时动态调整课程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既要鼓励百花齐放,也要确保筑牢底线,牢牢把握好“教”与“学”的节奏与尺度。
下一步,学院将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狠抓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打造研究生课程优秀范例及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