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学术沙龙暨第六十四届复杂系统与网络科学研究中心论坛在浙师大召开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6-19
2023年6月14日至6月16日,第34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前沿学术沙龙暨第六十四届复杂系统与网络科学研究中心论坛在浙江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复杂智能网络系统理论与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话题,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旨在分享当前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促进专业领域的学术交流。
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教授、《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副主编张纪峰研究员以及复杂系统与网络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数学学院院长曹进德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浙江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刘洋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后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王钧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唐漾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家虎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和望利教授,以及《中国科学:信息科学》蒋恺副编审分别作大会报告。
王钧教授“协作式神经动力学优化研究进展”的报告指出,协同神经动力学优化是约束优化的有效方法,具有全局或几乎必然全局收敛的理想性能。在协同神经动力学优化框架下,多个初始状态多样化的神经动力学优化模型被并行用于分散局部搜索,并使用元启发式规则,在局部收敛时重新定位神经元状态可以逃避局部最小值并走向全局最优解。
唐漾教授作了题为“智能无人系统智能感知与博弈决策”的报告,主要介绍了面向自主性、迁移性、最优性和安全性的自主无人系统的感知、决策与控制问题的研究背景与现状。随后,唐教授从智能感知与博弈决策两个方面介绍了团队的相关工作。报告着重对感知任务的精准性和迁移性、决策任务的实时性和最优性及控制任务的协同性和自主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唐漾教授对智能无人系统中的感知、决策与控制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了总结与展望。
秦家虎教授题为“Exponential Consensus over Dynamic Networks: Characterizing System Parameters and Network Connectivity”的报告,主要分享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围绕宽松动态通信拓扑、复杂个体动力学、状态耦合的作用机理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和分析。本次报告还介绍了融合图提升技术、可观性理论、代数-几何方法的协同控制分析和设计方案。
和望利教授作了题为“Distributed Secure Cooperative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of Multi-agent Systems and Its Applications”的报告。报告分别从安全控制、优化与博弈、相关应用三个方面展开,重点介绍了团队在分布式安全协同控制、优化决策中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以及成果在无人系统、经济调度等实际问题中潜在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了该方向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最后,和教授还与大家分享了团队在室内和室外多种复杂环境下开展的相关科学实验。
蒋恺老师以“追求一流品质,服务科学前沿”为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科学:信息科学》中英文版的工作进展,并全方位解读科技期刊追求一流品质、服务科学前沿的使命和担当。本次报告还介绍了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形势下期刊的积极应对措施,进而探讨了下一步中国科技期刊在弘扬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前沿科技创新、扩大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需要付出的努力。
各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精彩纷呈,令人如沐春风。与会师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学术沙龙,对当前复杂智能网络系统理论与应用领域各研究热点、关键技术、发展趋势都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了解。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召开,不仅增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了青年教师和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和认知,还为进一步推动复杂智能网络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编辑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香港城市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杂志社的40余位专家学者线下出席了本次论坛。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