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我院2016级学子徐梦霞、刘佳阳获第六届ICCM学士论文奖银奖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8-10

近日,第六届ICCM毕业论文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我院2016级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徐梦霞、刘佳阳获得学士论文奖银奖。徐梦霞和刘佳阳现分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和浙江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这一奖项的获得为两位同学今后继续从事科研、追逐学术梦想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鼓励。

ICCM毕业论文奖由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院士于2007年发起设立,原名为新世界数学奖(New World Mathematics Awards),今年正式更名为ICCM毕业论文奖。该奖项旨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拔杰出的华人数学学子,激励他们追求数学真理,为中国和世界数学发展做出贡献。奖项分为博士、硕士、本科三类,3年一届,每年评选一次,3年举办一次颁奖典礼。奖项设立至今,两岸三地以及海外共计250余所高校的1200名学生参赛,221人获得奖项和奖金。其中80%的获奖者分别进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或任教;部分获奖人已成为当前数学界的青年领军人物。ICCM毕业论文奖已成为一流研究机构或高校录取人才的重要参考。

本届ICCM毕业论文奖颁奖典礼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东南大学数学学院、南京应用数学中心、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协办。其综合评审委员会由九名世界顶级专家组成,主席由菲尔兹奖得主国际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担任。本届ICCM毕业论文奖共产生19位获奖者,其中学士论文奖金奖2名,银奖6名,我院2016级学子徐梦霞的学士论文《逻辑控制系统上的镇定问题研究》(指导老师:钟杰)、刘佳阳的学士论文《概率布尔网络的可镇定性》(指导老师:刘洋)荣获学士论文奖银奖,这也是浙师学子第二次获奖。2016年第四届新世界数学奖(现ICCM毕业论文奖)获奖人孙靓洁,目前正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刘佳阳

指导老师:刘洋

论文内容:本文采用控制李亚普诺夫函数方法研究了采样状态反馈控制下的概率布尔控制网络的部分镇定问题。首先,利用系统的新代数形式将概率布尔控制网络的部分镇定问题转化为全局集镇定问题。接着,定义了采样状态反馈控制下的控制李雅普诺夫函数及其结构矩阵,研究发现,控制李函数的存在性与采样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存在性等价。随后,得到了采样控制下控制李函数存在的充要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两种得到所有可能的采样状态反馈控制器和相应控制李亚普函数的结构矩阵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了结果的有效性。

徐梦霞

指导老师:钟杰

论文内容:本文利用半张量积分别研究了离散概率布尔控制网络在采样数据状态反馈控制下有限和无限时间的集合稳定性,并将所得结果应用于生物网络。通过采样数据状态反馈控制,提出了寻找概率布尔控制网络采样点集和最大采样点控制不变集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概率布尔控制网络在采样状态反馈控制下有限时间和无限时间全局集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设计了时间最优的采样状态反馈控制器和满足渐近镇定的所有可能的采样状态反馈控制器。发现如果采样周期发生变化,概率布尔控制网络的全局集稳定时间也可能发生变化,甚至无法实现集稳定。其次,探究了连续时间概率布尔网络在事件驱动控制器下渐进集镇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并设计了满足条件的事件驱动控制器。

        长期以来,我院高度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和学生全面创新发展。在毕业论文工作方面,研制出台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规范毕业论文工作流程,建立毕业论文(设计)资格条件准入制度,实行论文答辩前校内外专家盲审评阅制度,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绩效激励制度,把控论文质量。在学生创新发展方面,学院秉持科教协同、科研育人的理念,以专业教师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工作室为载体,课题项目为基石,学科竞赛、学术成果为路径,形成全链条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的学院创新工作室为师生提供了课堂外沟通的有效途径,解决师生沟通壁垒,将学生引入研究团队、实验室和项目组,打造“本-硕-博-导”一体化学术培养模式,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实践及拓展专业技能、培育高层次科研成果,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