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讲堂】寻方程之源,解千禧之谜——记数学大讲堂第三十四讲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8-12-19
为增进学生们对数学研究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研究的积极性,11月23日晚,数学大讲堂第34讲于我院四楼第一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之一:方程的历史渊源”。主讲人为武汉大学徐超江教授。我院数学系主任赵晓华出席本次讲座,朱绪鼎教授担任主持人。
(主持人朱绪鼎)
徐教授曾获南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法国“科学研究指导者”文凭,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的“阿蒂亚奖”。曾任武汉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要从事微局部分析的理论研究,所主持的工作“线性和非线性微局部分析”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讲座伊始,朱绪鼎老师由Clay数学研究所在法兰西学院于2000年5月公布的七个“千年大奖问题”引出其中的“Navier-Stokes方程的历史渊源”,并邀请徐超江教授为大家做具体报告。
(主讲人徐超江教授)
随后,徐教授向在场同学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发展。从阿基米德的浮力研究开始,经过达芬奇、伽利略、牛顿、贝努利等多位数学家的对流体运动的潜心研究,使得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逐渐从新试走向完备。同学们从徐教授的讲解中感受到当时欧洲学术氛围的浓厚,并惊叹于数学家们独特新颖的思维。
(同学们认真听讲座)
接着,徐教授为在场观众介绍了达朗贝尔对流体动力学的贡献。他说道:“达朗贝尔为解决柏林科学院提出的建立完整理论来描述或预见流体的运动状态的问题,提交了137页的手稿。而在其中提到的偏微分、速度场、流体的内压力是达朗贝尔的主要贡献。”徐教授便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达朗贝尔的手稿内容,还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老师和同学认真地学习)
紧接着,徐教授则主要讲解了欧拉“流体的内压力是压强的梯度方程”的内容和Navier-Stokes方程的产生、意义,以及方程的三个满足条件。他说:“Navier-Stokes方程对试求精确解和近解有着重要作用,同学们可以去认真学习一下。”
(同学们向徐教授提问)
(徐教授回答同学问题)
最后,在场同学针对徐教授讲解的内容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徐教授非常耐心地为他们做了讲解说明并以开始提出的七个数学问题作为结尾,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数学研究,努力解决数学未解之谜。至此,此次数学大讲堂正式落下帷幕,希望此次讲座对我院学生能有所裨益,激励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不断突破。
方晓菲/图 文
黄蕊/编辑